![]() |
---|
日前,烏克蘭政府正式宣布示禁止黑麥、大麥、蕎麥、小米、糖、鹽和肉類的出口,玉米出口也將受到限制,烏克蘭玉米出口銷售量最高占產量的75%。而且,烏克蘭的主要港口在軍事行動中遭到破壞,這些禁止措施和物流供應鏈中斷正在進一步收緊全球糧食供應。
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的小麥總產量占全球的14%,出口量更是占到29%,全球糧食市場烏俄兩國的供應缺口在理論上很難補齊。這刺激到全球小麥價格目前已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。
俄烏沖突和烏克蘭宣布禁止部分糧食出口產生了連鎖反應,匈牙利3月4日宣布管制谷物出口;阿根廷與土耳其也在近期宣布類似措施。僅有少量糧食出口的摩爾多瓦也宣布,3月開始緊急停止小麥、玉米與糖出口。近日印尼宣布將棕櫚油DMO(國內市場義務)出口規(guī)定從20%提高至30%之后,引發(fā)棕櫚油期貨市場05合約拉出8%的漲停板,馬來西亞棕櫚油出現(xiàn)久違的熔斷,棕櫚油市場的看漲熱情被再度引燃。印尼宣布限制出口的消息后,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價格升至歷史新高,豆油價格則飆升至14年來高位。今年迄今,豆油價格已上漲了近40%。
艾格產投合伙人劉曉東認為,“俄烏沖突會真實影響兩國農產品的生產及進出口,尤其是對出口影響更大。俄烏的農產品出口萎縮,使本就處于緊平衡狀態(tài)下的全球糧食供應雪上加霜。”
全球糧食緊平衡面臨失衡的風險,此外,能源價格高企抬升了化肥價格、進而惡化農業(yè)生產的未來困境。全球最大的化肥公司之一雅苒(Yara)的老板霍爾塞瑟日前表示,由于天然氣價格飆升,化肥價格已經很高,俄烏危機將對全球食品供應和成本造成沖擊。目前,俄羅斯已禁止向不友好國家出口化肥。而第一大氮肥出口國——中國也早在半年前禁止出口化肥。
隨著天然氣價格大漲,多家歐洲化肥生產商被迫削減產量,這也推升了全球食品通脹的風險。世界上幾乎每種主要作物的生長都依賴鉀肥和氮等肥料,如果沒有穩(wěn)定的化肥供應,幾乎所有農作物的產量都將受損;與此同時,化肥漲價將意味著糧食生產成本將增加,消費者直面的糧食通脹可能進一步走高。
聯(lián)合國糧食和農業(yè)組織發(fā)布的最新食品價格指數報告顯示,2月份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40.7點,同比上漲20.7%,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,環(huán)比增幅3.0%。在領漲的粗糧中,國際玉米價格上漲5.1%,原因是南美作物狀況持續(xù)引發(fā)擔憂,同時烏克蘭的玉米出口存在不確定性以及小麥出口價格上行,促使世界小麥價格上漲2.1%。近東地區(qū)的亞洲買家對香米的強勁需求以及部分出口國的貨幣對美元升值,導致國際大米價格上漲1.1%。上述還只是2月份的國際糧價上漲情況,如果疊加俄烏危機以及近日一些國家禁止糧食出口的舉措,可以預見3月份國際糧價的攀升仍將持續(xù)。
在全球谷物庫存已連續(xù)五年下滑的關鍵時刻,俄烏局勢又導致黑海沿岸的谷物出口陷入停滯,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貿易管制壁壘,這些因素疊加可能使全球通脹變得更加復雜而難以應對。在供應鏈瓶頸和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,美國物價壓力已經從商品和服務擴散至幾乎整個經濟領域。
國際評級機構惠譽預測,今年第一季度美國通脹將達到8%的峰值;歐盟統(tǒng)計局3月2日公布的初步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受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影響,2月份歐元區(qū)通脹率持續(xù)攀升,按年率計算達5.8%,高于市場預期,連續(xù)4個月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,長期的結構性全球通脹卷土重來是注定的,它可能不是曇花一現(xiàn)。